微信
二维码
614328121@qq.com 15959254455
2023年09月06日 admin 初级职称代报名 89 0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来确定。下面结合一个临床生理学案例来进一步分析心肌梗死病情及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

临床生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心肌梗死

某男性患者,60岁,上无特殊病史。突发剧烈胸痛3-4小时,无缓解,加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拍片示:左冠状动脉阻塞。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血清心肌酶学检查:CK-MB, 40IU/L; 肌红蛋白, 3.3μg/L。

分析结果:

该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伴随恶心、呕吐及出冷汗。结合拍片检查结果,可明确左冠状动脉阻塞;并配合心电图检查,病情进一步确认,显示ST段抬高及T波倒置。在心肌酶学检查中,CK-MB和肌红蛋白浓度升高,进一步证实了心肌细胞坏死的状况,表明患者已经有心肌损伤的发生。

治疗方案:

当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是迅速解除冠状动脉的血流狭窄,并维护心脏的功能。因此,及早开展急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应及时进行血管通路介入治疗(PCI)。PCI是指通过导管将介入器材送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扩张球囊、支架植入等治疗,迅速开通血流管腔,保证心肌的血供。对于不能进行PCI治疗的患者,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thrombolysis)。此外,患者在缺血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同时通过药物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评论

精彩评论